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电话:0311-80761606
1358261271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13731188192 张老师(微信同号)
QQ:84136144
邮箱:84136144@qq.com
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
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厅里,静静地展示着一件特殊的文物——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时期自制的棉衣。这件粗布棉衣虽然经过七十多年的沧桑,略显褪色发黄,但它却承载着革命前辈在大别山区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宝贵历史。
1947年8月,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,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历史性篇章。然而,在坚持战斗两个多月后,初冬的大别山区寒风刺骨,身着单衣的战士们在野外难以入睡。寻找冬衣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。由于部队物资匮乏,短时间内凑齐足够的棉衣几乎不可能。党中央和毛主席电令刘邓大军自行筹备缝制过冬的棉衣,并坚持到12月或1月,或能等到后方接济。
随后,刘伯承司令员下达指示,各部队就地购买材料,自行缝制棉衣。部队在作战中缴获了一些布匹和棉花,同时向商家和群众购买、筹借布匹和棉花。当人民群众得知解放军急需棉衣过冬的消息后,纷纷慷慨捐赠,有的还把拆洗过的旧粮食口袋送来。
战士们深感感动,决心为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而奋勇作战。经过东拼西凑,部队总算筹齐了做棉衣的材料。为了统一颜色,战士们发挥创造力,尝试各种染料调色染布。当地妇女们主动帮忙,但战士们仍面临诸多困难。刘伯承、邓小平两位首长亲自示范,传授技巧。
经过半个月的努力,10万多套棉衣制成了。邓小平非常满意,穿上了自己刚缝制好的棉衣。时任十八旅政委李震还写了一首《棉衣歌》,生动描述了“棉衣战”的场景。虽然与制式军服相比,这些棉衣不太合身也不太好看,但它们为将士们提供了有力保障,使他们能够与数十万敌军苦战一冬、牢牢守住大别山革命根据地。
来源:光明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