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西柏坡干部学院官网 返回首页|联系我们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官网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官网

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:首页>>红色教育>>学习园地

激活红色基因赋能机制:将西柏坡历史资源转化为作风建设的思想“校准器”
发布时间:2025-06-19 14:09:19
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


西柏坡,这片太行东麓的红色热土,是中国革命从农村走向城市、从局部胜利走向全国执政的伟大转折点。党中央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,召开了奠定建国方略的七届二中全会。更令人铭刻于心的,是毛泽东同志在此发出“两个务必”的庄严告诫: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这穿越时空的告诫,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原点,其蕴含的深刻历史洞察与忧患意识,为今天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富矿。

然而,历史的精神富矿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作风养分。激活西柏坡蕴含的红色基因,使之成为砥砺干部作风的锐利思想武器,亟需创新赋能机制,构建以红色教育为核心的深度转化模式。其关键,在于打造超越书本说教的沉浸式、溯源式体验,推动干部在身临其境的精神共振中,完成作风认知的深刻“校准”。

沉浸体验:在历史现场感知“赶考”的如履薄冰。 文字记载的“两个务必”是理性的告诫,而走进西柏坡旧址,则是一场直抵心灵的震撼教育。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精心设计的课程中,学员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,感受胜利前夕那份清醒与凝重;伫立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煤油灯下,体味“进京赶考”前夜的深邃思考;重走“赶考”出发路,模拟当年领袖们踏上新征程的庄严步伐。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,使抽象的“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”变得可触可感。当学员置身于简陋的军委作战室,面对斑驳的地图与简陋的通讯工具,再对照今日优越的工作条件,对“不骄不躁”的领悟便油然而生。这种由感官触动直达心灵深处的体验,是西柏坡党性教育最鲜活有力的形式,让历史的警钟在现实情境中轰鸣。

案例剖析:在历史镜鉴中校准作风航向。 西柏坡时期不仅是思想孕育之地,更是优良作风的实践典范。党中央以“六不做”的铁律自我约束:不做寿、不送礼、少敬酒、少拍掌、不以人名作地名、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。这些看似细微的规定,映射出的是对脱离群众、滋生特权的深刻警惕。在西柏坡干部培训的教学环节中,深入剖析这些历史案例成为重要内容。通过专家解读、学员研讨,将“六不做”的精神内核与当下作风建设的难点痛点——如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——进行对照反思。当历史的光束穿透现实迷雾,干部们得以清晰辨识:什么是必须坚守的底线?什么是必须警惕的倾向?这种基于历史真实案例的深度剖析,如同一面永不蒙尘的明镜,帮助学员在正反对比中校准思想坐标,明确行为边界,深刻理解“两个务必”在新时代的具体要求。

思想淬炼:在精神溯源中筑牢“永不脱离”的根基。 沉浸体验与案例剖析的最终指向,是促成干部内在的思想认同与行动自觉。红色教育的精髓,在于引导学员在历史现场完成一场深刻的精神溯源:追溯党为何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赢得民心、赢得胜利?答案的核心,就在于那份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、血肉相连的赤诚初心,就在于那份永不懈怠、永不停步的奋斗精神。当学员在培训中深刻体悟到“两个务必”正是这种初心与精神在执政考验前的集中表达,才能真正将“永不脱离群众、永不懈怠奋斗”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精心设计的党性锻炼环节,如与老区群众同劳动、聆听革命后代讲述、开展“赶考精神”大讨论等,推动学员在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的交融中,将西柏坡精神融入血脉,转化为“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”的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。

西柏坡的历史,不仅是一段辉煌的记忆,更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作风教科书。通过创新赋能机制,将西柏坡深厚的历史资源转化为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思想“校准器”,让广大干部在红色教育的沉浸式体验与深度剖析中,不断汲取“两个务必”的思想伟力,校准作风航向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新时代的“赶考”路上,永葆那份源于西柏坡的清醒与坚定,确保党的肌体永远健康,党的根基坚如磐石。革命历史,正是我们作风建设永不生锈的校准器。

西柏坡干部学院(党校)陈老师


西柏坡干部学院 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 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 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 Copyright © 2018-2021 西柏坡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冀ICP备17009669号 网站公安部备案号:13010802001430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247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2481号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
扫一扫 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