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电话:
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
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太行东麓,滹沱河畔,西柏坡的黄土墙承载着共和国启航的厚重记忆。1948年9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"九月会议"在此擘画革命胜利蓝图;次年3月,七届二中全会更以"两个务必"的警世箴言,为即将执政的共产党人刻下精神坐标——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,艰苦奋斗、永葆本色。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,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夯基垒台固立身之本,明责笃行树做事之范的源头活水与根本遵循。
立身之本:于历史深处汲取精神钙质
西柏坡时期,党面临从农村走向城市、从革命转向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。毛泽东同志洞穿历史周期律,在胜利前夕发出"两个务必"的深刻告诫,其背后是对"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"历史教训的深刻警醒,是对革命成功后可能滋长的骄傲自满、贪图享乐危险的未雨绸缪。这八个字,凝结着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淬炼出的政治智慧与生存哲学:
它是抵御糖衣炮弹的"精神盾牌": 告诫全党在胜利后更要保持清醒,警惕权力腐蚀,远离脱离群众的危险。
它是永葆政治本色的"基因密码": 强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密切联系群众、勤俭朴素奋斗的作风不能丢。
它是砥砺初心使命的"压舱之石": 提醒共产党人时刻牢记"为了谁、依靠谁、我是谁",不忘来路,方得始终。
夯基垒台: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深度熔铸
如何将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,转化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立身行事的坚实根基?西柏坡党校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,其核心使命正在于此。学院依托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,将西柏坡党性教育打造为"夯基垒台"的系统工程:
情境还原,激活历史感知: 组织学员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、中央军委作战室、领袖旧居,在当年决策的"原场景"中触摸历史脉搏。目睹土坯房、煤油灯、简陋桌椅,聆听"进京赶考"的铿锵誓言,让"两个务必"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可感可知的生动教材,在身临其境中引发强烈情感共鸣与思想震撼。
深度解读,筑牢理论根基: 通过专家授课、史料研读、专题研讨,深刻剖析"两个务必"提出的时代背景、历史逻辑与深远意义。引导学员理解其不仅是对胜利后风险的预警,更是党自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,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永恒课题。将历史智慧升华为理论自觉,夯实信仰之基。
对照反思,锤炼党性纯度: 设计"历史叩问现实"的反思环节,引导学员以"两个务必"为镜鉴,深刻检视自身在理想信念、宗旨意识、工作作风、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。在革命先辈的崇高境界映照下,清除思想杂质,明确改进方向,实现灵魂深处的自我净化与党性锤炼。
明责笃行:以实干担当树做事之范
党性教育之"基"夯得实,最终是为了立身正、行得远,落脚于"明责笃行"。西柏坡党校的西柏坡党性教育,着力推动学员将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,转化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与行为规范:
以"谦虚谨慎"校准奋斗姿态: 教育学员深刻体悟"骄兵必败"的历史教训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归零心态。面对成绩不自满,面对挑战不退缩,深入调查研究,尊重客观规律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、对待事业、对待人民,做到决策科学、行事稳健。
以"艰苦奋斗"砥砺实干作风: 在体验教学与案例剖析中,强化学员对艰苦奋斗时代内涵的理解——它不仅是物质条件的简朴,更是精神上的昂扬锐气与攻坚克难的担当。引导学员在改革发展深水区、矛盾风险挑战前,发扬"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"的闯劲和韧劲,勇于挑重担、啃硬骨头,将精力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、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。
以"赶考"精神强化使命担当: 深刻阐释"进京赶考"蕴含的永恒命题,激发学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就是新的"赶考"之路,引导学员立足岗位,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情怀,以"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"的境界,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。
夯基垒台,立身方稳;明责笃行,做事乃成。 西柏坡党校所承载的西柏坡党性教育,正是连接历史荣光与时代使命的精神桥梁。它让党员干部在西柏坡的红色沃土上,重温"两个务必"的谆谆教诲,感悟创业维艰的初心力量,从而在灵魂深处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唯有如此,方能真正将西柏坡精神内化为立身做事的根本遵循,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校准方向,以艰苦奋斗的作风砥砺前行,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,不断交出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!
平山西柏坡党校 陈老师